京华时报讯 (记者敖晓波)管理层再度给私募基金管理念起紧箍咒。中国基金业协会31日晚间发布《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相关问题解答(十三)》,强调同一私募基金管理人不可兼营多种类型的私募基金管理业务。
基金业协会表示,私募基金管理人只可备案与本机构已登记业务类型相符的私募基金,不可管理与本机构已登记业务类型不符的私募基金;若私募基金管理机构确有经营多类私募基金管理业务的实际 、长期展业需要,可设立在人员团队、业务系统、内控制度等方面满足专业化管理要求的独立经营主体,分别申请登记成为不同类型的私募基金管理人。
针对目前已登记多类业务类型、兼营多类私募基金管理业务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如何按照上述专业化管理要求进行整改的疑问,基金业协会表示,截至目前,已有2198家私募基金管理人通过协会 “资产管理业务综合管理平台”完成登记备案。
为协调统一行业自律管理标准,在“私募基金登记备案系统”中已登记多类业务类型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依照协会相关后续安排,通过“资产管理业务综合管理平台”进行专业化管理事项的整改 。
此类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当从已登记的多类业务类型中仅选择一类业务类型作为展业范围,确认自身机构类型,通过“资产管理业务综合管理平台”提交机构类型与业务类型变更申请,以落实专业化管理原则。此类私募基金管理人须在完成机构类型与业务类型的变更确认之后,方可提交新增私募基金备案申请。
针对此类私募基金管理人所管理的已备案且正在运作的存量私募基金,若存在基金类型与管理人在 “资产管理业务综合管理平台”所选择业务类型不符情形的,在基金合同、公司章程或者合伙协议( 基金合同)到期前仍可以继续投资运作,但不得在基金合同到期前开放申购或增加募集规模,基金合同到期后应予以清盘或清算,不得续期;同时,协会将在相关私募基金公示信息中,对此情形予以特别提示。此类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就此事项向相关私募基金投资者及时做好信息披露,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